山羊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山羊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山羊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和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           ISO 3166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l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l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l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l           NY/T 816-2004 肉羊饲养标准

l           NY 1-2004 细毛羊鉴定项目,符号,术语

l           GB 6440-86 山羊板皮

l           GB 18267-2000 山羊绒

l           GB 10685 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 投影显微镜法   ZB B 45007-1988 羊毛纤维类型测定方法

l           GB 6976 羊毛毛丛自然长度试验方法  ZB B 45008-1988 羊毛长度测定方法

l           GB 1523-1993 绵羊毛

l           NY-T 677-2003 细毛羊饲养技术规程

l           NY-T 5151-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管理准则

l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TRAIT-TYPES-DESCRIPTIONGLOSSARY-TRAITS

l           《中国羊品种志》;

l           家畜品种调查登记表;

l           家畜品种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l           《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家畜生产学》;

l           《中国草地资源》;

l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业卷)

l           《畜牧名词术语标准》

3.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3.1 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观察试验设计

3.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应该能够满足山羊的正常生长及其特性的正常表达。

3.1.2 饲养管理   

3.1.2.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饲养维持中上等膘情,以便使其常年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

种公羊营养上要求要有足量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维、A,D及无机盐,且易消化、适口性好。饲养可分为配种期和非配种期两个阶段。配种期饲养又可分配种预备期。(配种前1~1.5个月)及配种期饲养。配种期的日糖大致为:精料1千克、优质干草2千克、骨粉510,全部粗料的喂料可分2~3次喂给。精料的喂量应根据种羊的季节、个体重、精液品质和体部酌情增减。

种公羊饲养以放牧和舍饲相结合为主,配种期应加强活动,以保证能产生品质优良的精液。种公羊舍应通风、干燥、向阳、活动面积约需2m2/只。山羊一般管理特点:1分开饲养,最好单圈饲养; 2不能混放,以防乱配; 3)防止斗架、加强运动; 4)配种频率2~4次/天;  5)抓绒及剪毛(毛用种):春季抓绒1~2次,剪毛抓绒后一周进行;6)去角:5~7日龄进行。苛性钠饱和溶液涂擦, ②电烙烧烙;7)修蹄, 8)刷试。

3.1.2.2 种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的饲养包括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3个阶段。

空怀期:在配种前一个月加强补饲,抓紧放牧,使母羊很快复壮,力争满膘迎接配种。此时需要的风干饲料为体重的2.4%2.6%

妊娠期: 怀孕前期要求喂给的蛋白质质好量少,怀孕后期供给的蛋白质要质量好、数量多、以满足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流产,杜绝打架、滑倒、淋雨、防惊吓,不喂霉变饲料,不要饮冰水等。该阶段热代谢水平提高到15~20%钙、磷的需要应增加40~50%,而且钙、磷比例以2:1为宜,足量的VA和VD是妊娠后期不可缺少的。

泌乳期: 母羊体质削弱很快。羔羊一般日增重250不等,但每增重100约需母乳500,而生产500羊乳,需0.3%克风干饲料,即33蛋白质、1.2磷及1.8钙,母羊的泌乳期营养依喂乳的羔羊数而定,产双羔的母羊每天补给精料0.4~0.5千克,苜蓿干草1千克。产单羔母羊补给精料0.3~0.5千克,苜蓿干草0.5千克。不论母羊产单羔还是双羔,均应给多汁饲料1.5千克左右。哺乳后期应减少日粮及营养水平。

3.1.2.3 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公母分群,大小分群,对体小瘦弱羊要精心管理和补饲,选择草质优良牧地放牧。

羔羊刚断奶后鸣叫不安,合群性差,放牧要加强控制,防止奔跑,放牧地远离母羊群。

断奶羔羊应精心饲喂,注意补饲,同时注意补饲食盐或矿物质。根据牧草情况,参照育成羊补饲方案进行补饲。

育成羊在第一个越冬期应加强饲养,按饲养标准采用舍饲或补饲方式饲喂。

3.1.2.4 羔羊的饲养管理

产羔房保持在10左右。

作好助产和产后脐带消毒。注意头胎母羊和母性不强的母羊和羔羊的护理。

羔羊出生后,使其及时吃上初乳,与母羊在母子栏生活1 d~2 d后,每日定时哺乳,一般日哺3次一4次,随羔羊日龄增加逐渐减少哺乳次数。

羔羊出生一周以后,可供给优质豆科干草,训练采食,随日龄、体重和采食量的增加,可增加代乳料或混合精料的补饲量。

羔羊出生到15 d(日龄),以母乳为主食,对乳量不足的羔羊和双胎羔进行人工哺乳或补以羔羊代乳料。

羔羊在天气费和时可出外放牧运动,但牧地不宜太远。哺乳后期,对羔羊补饲草料并放牧,使其适应放牧环境。

羔羊舍内,或母仔大圈应有饮水槽。

3.1.2.5 母羊的饲养管理

作好产前准备工作,如圈舍、饲料、饲草、药品用具,劳力的组织安排,清理产房并进行彻底消毒。

产羔房要勤换垫草,保持干燥。

泌乳母羊放牧不宜太远,每天出牧、归牧和中午哺乳各一次。

3.1.2.6 空怀母羊的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空怀的母羊应加强放牧,早出晚归,利用草地牧草恢复体况,适当补饲草料和矿物质元素。

对晚秋、初冬配种的母羊在配种前2-3周适当补饲,以提高受胎率。

3.1.2.7 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妊娠前期可放牧加补饲。

妊娠前期要加强饲养管理,充分利用尚未完全枯萎的牧草或作物茬地,随着牧草干枯逐渐补饲混合精料和干草,根据气候和牧草情况,确定补饲量。对舍饲母羊根据饲养标准,以粗为主,适当搭配精料,根据饲草的质量调整精粗比例,同时加强运动。

妊娠后期按饲养标准,增加精粗饲料,以达到标准规定量。对放牧加补饲或以舍饲为主少量放

牧母羊,要根据草地质量灵活调整饲喂量。

3.1.2.8 泌乳母羊的饲养管理

产羔母羊与未产羔母羊分圈饲养,饲喂易消化优质青干草或秸杆,逐渐增加混合精料,以达到泌乳前期营养需要。

对放牧羊,根据补饲标准给予优质干草,混合精料和多汁、青贮饲料。此期部分营养物质需要应由补饲中获得。

舍饲羊按饲养标准要求,结合各场饲料、饲草情况进行饲喂,无论舍饲羊或半舍饲羊都要确保有充足清洁的饮水。

带双羔母羊,饲喂或补饲量,比带单羔羊多15%以上,并与单羔母羊分开管理。

牧草长出后,随牧草生长逐渐减少或停止补料。

3.2 数据采集

山羊种质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或者测定试验的原始数据采集应在动物处在正常生长和适应的环境下获得,如遇动物发生疾病或应激而影响动物特性的正常生长时,应重新进行动物观察试验和数据采集。

3.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和校验

山羊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年龄因品种、营养、气候和个体发育等不同。一般获得山羊的基本形态特征、体尺、体重、繁殖和生产性能等数据,应该在种公羊、种母羊达到体成熟后并获得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数值数据。根据每个品种,取年龄基本一致,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来自同一群体中、同一性别的体成熟的种质进行观察,观察的样本数不低于30只,计算每种种质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和标准差,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p<0.05),判断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校验值的平均值。

4.基本信息

4.1平台资源号

E平台全国统一编号中代表中国山羊种质资源的编号。编号由“1311C0001”9位顺序号组成,共18位数字。其中“13”代表动物种质资源,“11”代表单位所在北京区域编号,“C”代表资源提供者是法人实体,“0001”代表资源保藏单位/人序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后九位顺序号从“000000930”“000000979”代表具体山羊种质的编号。平台资源号具有惟一性。

4.2库编号

库编号系指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的编号。

4.3种质资源名称

种质资源名称系指每个山羊种质资源的中文名称。其中类群的名称与种质资源的名称如何区别?

4.4种质外文名

种质资源的外文名或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汉语拼音之间不空格,首字母大写。

4.5种质曾用名

种质资源除统一名称即种质资源名称外所使用过的名称,包括在群众中广泛使用的俗名。

4.6科名

种质资源在动物分类学中所属的科名。“Caprovinae (牛科 洞角科绵羊山羊亚科)”。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

4.7属名

种质资源在动物分类学中所属的属名。Capra (山羊属)”。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

4.8种质原产地

种质资源的原产地的所在国家、省市、区县和乡镇。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ISO 3166GB/T 2659。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如原苏联。省市、区县名称参照GB/T 2660

4.9主要产区及分布

种质资源在国内的主要产区及现在的主要分布区域。

4.10形成历史

形成历史系指该种质资源形成年代,历史纪录,被选择和培育成功年份,简单介绍等。

4.11种质来源

种质资源的形成和存在方式。分为:

1.野生品种

2.地方品种

3.培育品种

4.引进品种

5.其它。

4.12种质分类编码

种质资源在动物种质资源平台中的分类编码。“X-09-01-001-01”10位字符串组成,,如“X”代表家畜,“09”代表山羊,“01”代表地方品种,“001”为顺序号,“01”类群。

4.13种质经济类型

种质资源所属的经济类型。

1.绒用型

2.羔皮型

3.裘皮用型

4.肉用型

5.奶用型

6.兼用型

7.其它

4.14经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格式为东经××××分。如“11200”东经112°00′

4.15纬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地理纬度。格式为北纬××××分。如“3500”北纬35°00′

4.16海拔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海拔。单位:米(m)

4.17地貌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地貌类型。

1.高原

2.丘陵

3.盆地

4.平原

5.山地

6.其它

4.18年最高温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最高温度。单位:精确到0.1

4.19年最低温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最低温度。单位:精确到0.1

4.20年平均温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平均温度。单位:精确到0.1

4.21湿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平均湿度。单位:%

4.22无霜期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无霜期。单位:天

4.23降水量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降雨量与降雪量的平均量。单位:毫米(mm),精确到整数位。

4.24雨季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雨季的集中分布月份。

4.25风力和风向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平均风力。分为:冬季平均风速、风力和风向(以当地气象局的报告为主); 夏季平均风速、风力和风向(以当地气象局的报告为主)。平均风速单位:米/秒;风力单位:级。

4.26年蒸发量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年蒸发量。单位:毫米(mm)

4.27气候带

种质资源原产地所属的气候带。

1.热带

2.亚热带

3.暖热带

4.温带

5.寒温带

6.寒带

4.28气候特点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气候特点。

1.多风

2.降雨量大

3.干旱

4.高温

4.29水源和土质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水源和土质情况。

水质分为:

I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III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的pH是表示水中氢离子的负对数值,表示为:PH= -Lg[H] PH值有时也称为氢离子指数。

由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可知道水溶性是呈碱性、酸性还是中性。

水质污染度:COD(化学需氧量)含量(以最近本地水质检测站的数据为准)。单位:ppm或毫克/

土质酸碱性:土壤中的酸碱性。

1.酸性:pH<7

2.碱性:pH>7

土质的pH

4.30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种质原产地的农作物种类,产量,质量,生产和副产品可利用情况等。如种质产地种植青稞,小麦,油菜,豌豆,蚕豆

4.31草场情况及利用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草地、灌丛面积,牧草种类和使用情况。如高山草原草场,山地草原草场,高山草甸草场,高山荒漠草场

4.32土壤类型

种质资源原产地所属的土壤类型。

1.红壤土

2.栗钙土

3.灰钙土

4.盐土

5.碱土

6.盐碱土

7.冲积土

8.砂土

9.草甸土

4.33草地类型

1.热带森林草地

2.亚热带森林草地

3.湿润草地

4.斯泰普草地(典型草原)

5.半荒漠草地

6.温带荒漠草地

7.冻原(高山)草地

8.冷荒漠草地。

4.34优势植物群落

指在种质资源所生存的环境中,适宜生长的植物群落。

4.35种质适应性及疾病感染情况

种质资源对原产地的气候,环境等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感染情况。

4.36功能特性

种质资源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

1.高繁殖力

2.高产肉力

3.高泌乳力

4.高产绒量

5.板皮优质

6.抗病虫

7.抗逆性强

8.耐粗饲

9.耐高温高湿

10.耐高寒

11.耐干旱

12.其它

4.37主要用途

种质资源在当地的主要利用情况(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

1.毛用

2.绒用

3.肉用

4.乳用

5.兼用

6.竞技、娱乐、观赏

7.羔皮

8.裘皮用

9.其它

5.群体情况

5.1调查群体原产地

被调查种质资源群体所在地的省市、区县、乡镇。省市、区县名称参照GB/T 2660

5.2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被调查种质资源群体所在单位的全称。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5.3核心群数量

种质资源在调查地点的最新核心群数量(纯种扩繁选育)。单位:只

5.4群体总数量

种质资源的最新群体总数。单位:只

5.5用于繁殖母羊数量

种质资源最新群体中用于繁殖的成年母羊数量。单位:只

5.6用于杂交母羊数量

种质资源的群体数量中用于杂交母羊数量。单位:只

5.7成年公羊数

种质资源最新的群体中成年公羊数量。单位:只

5.8用于配种公羊数

成年公羊中用于配种的公羊数量。单位:只

5.9公羊是否用于人工授精

公羊在利用过程中是否进行人工授精。

1.

2.

5.10育成羊数量

种质资源群体中从断奶到第一次配种的公、母羊数量。单位:只

5.11羔羊数量

种质资源群体中未断奶的公、母羊数量。单位:只

6.生理生化指标

6.1体温

种质资源正常状态下的直肠内温度,单位:,精确到0.1

6.2脉搏数

种质资源正常状态下一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单位:次/分钟,精确到整数位。

6.3呼吸次数

种质资源正常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单位:次/分钟,精确到整数位。

6.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单位:fL,精确到0.01 fL

6.5血液中球蛋白含量

100毫升血液中球蛋白的含量。单位:g/100ml,精确到0.01 g/100ml

6.6血球比容量(PCV)

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单位:%

6.7红细胞平均血红素含量(MCH)

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素含量。单位:×1012/L,精确到0.01×1012/L

6.8红血球数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总数。单位:个/mm3,精确到0.01/mm3

6.9白血球数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总数。单位:个/mm3,精确到0.01/mm3

6.10血液总蛋白含量

100毫升血清中所含的蛋白质总量。单位:g/100ml,精确到0.01 g/100ml

7.种质基本特征描述

7.1被毛颜色

种质资源被毛的颜色,按照头部、颈部、体躯、臀部和腹部分别说明。采用感官检验。

山羊毛色的表现型主要有:

白色:不带任何颜色,也不夹杂单根的有色纤维;

黑色:带有各种色度的黑色,其中包括深褐色;

灰色:具有黑()白两种纤维相混杂在一起的,根据这两类纤维在羊毛中所占数量比例的不同以及深色毛色度的深浅,可分为浅灰色和深灰色。

暗色背线:除白色纤维外还含有各种色度的有色纤维。

1.头部颜色:白色,黄色,青色,棕色,黑色,麻色,褐色,其它颜色

2.颈部颜色:白色,黄色,青色,棕色,黑色,麻色,褐色,其它颜色

3.体躯颜色:白色,黄色,青色,棕色,黑色,麻色,褐色,其它颜色

4.腹部颜色:白色,黄色,青色,棕色,黑色,麻色,褐色,其它颜色

5.臀部颜色:白色,黄色,青色,棕色,黑色,麻色,褐色,其它颜色

7.2被毛类型

种质资源的被毛类型。采用感官检验

种质资源的被毛类型。采用感官检验

1.同质毛:羊体各毛丛由同一类型毛纤维组成。纤维的细度、长度基本一致,同质毛一般按细度分成各种支数毛。细毛羊品种、半细毛羊品种及其高代杂种羊的羊毛都属于这一类。同质毛根据细度的不同又分为半细毛、细毛和超细毛。

半细毛:是指品质支数在32~58支,毛纤维平均直径在25.1~67.0μm的同质羊毛。

细毛:是指品质支数在60~70支,毛纤维平均直径在18.1~25.0μm的同质羊毛。一般由同一类型的无髓毛组成。

超细毛:是指毛纤维平均直径≤18.0μm,品质支数在70支以上的同质羊毛。

2.异质毛:羊体的各毛丛由两种及以上类型毛纤维组成(主要由无髓毛河有髓毛,也包括有两型毛或干毛河死毛),其毛纤维的细度和长度不一致,弯曲和其他特征也显著不同,多呈毛辨结构。粗毛羊的羊毛皆为异质毛。异质毛一般按粗腔毛含量进行分级。

3.其它

7.3皮肤颜色

种质资源的皮肤颜色。采用感官检验。标准色卡(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s Colour Chart)上相应代码的颜色进行比对,按照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种质各部位的颜色。

1.粉红色

2.褐色

3.黑色

4.其它

7.4头型:

种质资源的头型,头额大小、宽平、眼睛大小等。采用感官检验。

1.长窄

2.短宽

3.长宽

4.短窄

7.5鼻型文字描述形状

种质资源的鼻梁形状,鼻梁凸凹形状等。采用感官检验。

1.弧形

2.平直

3.突起

7.6耳型文字描述形状

种质资源的耳部形状,耳大小特征等。采用感官检验。

1.竖立

2.垂耳

3.半垂耳

4.短宽

5.狭长

6.其它

7.7角型文字描述形状

种质资源的角所属类型。采用感官检验。

公羊:1.直立,2.旋体,3.倒八字,4.平出,5.倒勾,6.上旋,7.无角

母羊:1.直立,2.旋体,3.倒八字,4.平出,5.倒勾,6.上旋,7.无角

7.8体貌特征

种质资源的体貌特征,内容包括体质是否结实,结构是否匀称,体格大小,四肢是否粗壮,蹄质是否坚实,胸部是否宽深,肋是否开张,背腰是否平直,尻部形状,骨骼是否粗壮结实,肌肉发育丰满,欠丰满还是适中,乳房发育是否良好等。采用感官检验。

1.体质结实

2.结构均匀

3.体格大

4.四肢粗壮

5.蹄质结实

6.胸部宽深

7.肋骨开张

8.背腰平直

9.尻部平宽

10.尻部斜

11.肌肉丰满

12.骨骼粗壮结实

13.乳房发育良好

7.9其它特征

种质资源的其它特征。

8.体尺、体重

测量体重用以千克为计量单位的台秤或地秤称重,测量时在早晨空腹时进行。测量体高、体长用测体卡尺。测量胸围用皮尺。

测量时要使羊站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四肢直立,并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头部自然前伸。

8.1成年羊体高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只成年羊,测量每只从鬐甲最高点至地平面的垂直高度,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精确到0.01cm

8.2成年羊体斜长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只成年羊,测量每只从肩胛骨最前突起至臀端(坐骨结节突起)之间的长度,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精确到0.01cm

8.3成年羊胸围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只成年羊,测量从切于肩胛骨后缘绕胸部一周的长度,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精确到0.01cm

8.4成年羊胸深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只成年羊,测量每只从鬐甲最高点至胸骨下缘的垂直距离,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精确到0.01cm

8.5成年羊胸宽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只成年羊,测量每只从胸部第六肋骨处左右两外缘间的最大直线距离,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精确到0.01cm

8.6初生体重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只出生24小时内的羔羊(初生毛干后的羔羊),所称的个体体重,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kg

8.7断奶体重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羔羊2月龄断奶时的体重,所称的个体体重,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kg

8.8周岁体重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12月龄时的羔羊,所称的个体体重,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kg

8.9成年体重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只成年羊,所称的个体活体重,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kg

9.繁殖能力

9.1公羊初情期

种质资源公畜初次产生并释放精子,且具有交配能力的时期。单位:月龄。如“4-6月龄

9.2公羊性成熟期

种质资源在初情期之后继续发展达到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性完全成熟期的时期。单位:月龄。如“7-8月龄

9.3公羊适时配种期

种质资源根据自身发育的情况和饲养繁育、使用目的人为确定的用于配种的年龄。单位:月龄。如“8-9月龄

9.4射精量

健康公羊一次射出精液的容量。单位:毫升(ml)精确到0.01ml

9.5精子密度

1毫升精液中所含有的精子数目。(常用血细胞计数器计算)

9.6精子活力

将精液样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一个视野内观察,其中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在整个视野中所占的比率,100%直线前进运动者为1.0分。

9.7自然配种比例

一个配种季节每只公羊自然状态本交配种状态下可承担的配种母羊数。

9.8人工授精比例

健康公羊一次射精量经过稀释后能够用于授精的母羊数量。

9.9配种方式百分比例

种质资源主产区内的主要繁殖交配方式所占的百分比例。

1.自然交配比例

2.人工交配比例

9.10公羊一般利用年限

   种质资源在繁殖过程中能够被利用的年限。单位:年

9.11公羊生命周期

种质资源在普通情况饲养条件的生存年限。单位:年

9.12母羊初情期

种质资源母畜第一次出现发情表现并排卵的时期。单位:月龄。如“3-4月龄

9.13母羊发情季节

种质资源在一年中集中表现发情的季节。单位:月。如“9-11

9.14母羊发情周期

母羊从第一次发情开始至下一次发情开始所间隔的时间。单位:天。如“21

9.15母羊发情持续期

种质资源从发情开始道发情结束所持续的时间。单位:小时。如“24-48小时

9.16母羊适时配种期

种质资源根据自身发育的情况和饲养繁育、使用目的人为确定的用于配种的年龄。单位:月龄。如“7-8月龄

9.17妊娠期

母羊从配种至分娩的时间,通常是以最后一次配种之日算起。单位:天。如“150

9.18产羔率

指经产母羊(产过一胎后的)正常分娩羔羊数与正产的经产母羊数的百分比(经产母羊(分娩一胎以后的母羊)正常分娩的羔羊数与经产母羊数的百分比),即:

产羔率(%)=经产母羊正常分娩的羔羊数/经产母羊数×100   “110%-135%”

9.19母羊一般利用年限

   种质资源在繁殖过程中能够被利用的年限。单位:年

9.20母羊生命周期

种质资源在普通情况饲养条件的生存年限。单位:年

9.21羔羊成活率

断奶成活羔羊数与出生活羔羊数的百分比。断奶日龄一般为120日龄。单位:%。如“75%”

羔羊成活率(%)=断奶成活羔羊数/出生活羔羊数

10.生产能力

10.1屠宰日龄

种质资源的一般屠宰时的日龄。单位:日龄。如“548日龄

10.2宰前体重

种质资源屠宰前所称的体重,宰前12-24小时停止放牧、给食和饮水。单位:千克(kg)。如“25.5kg”,精确到0.1kg

10.3胴体重

将待测羊悬吊后肢,屠宰并充分放血后去皮、头(由环枕关节处分割)、管骨及管骨以下部分和内脏(保留肾脏及肾脂),剩余部分静置30min后称重并记录结果。种质资源屠宰后出去头、蹄(腕关节以下)、皮、尾、血、生殖器、内脏器官,带有肾脏及其附近脂肪的重量。单位:千克(kg)。如“10.9kg”,精确到0.1kg

10.4净肉重

将胴体中的骨头剔除后的重量。单位:千克(kg),精确到0. kg

10.5眼肌面积

12根肋骨后缘处将脊椎锯开,利刀切开1213肋骨间,背最长肌用硫酸纸描绘眼肌面积,用求积仪或方格计算纸求出眼肌面积(cm2),或用下列公式:估计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cm)×眼肌宽度(cm)×0.70  单位:cm2,精确到0.1cm2

10.6屠宰率

体重加内脏脂肪(包括大网膜及肠系膜脂肪)与屠宰前活重之比,即:

屠宰率(%)(胴体重+内脏脂肪)/宰前体重×100%

10.7胴体净肉率

胴体净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

10.8肉嫩度

调整方案:目前通常用C-LM型肌肉嫩度计来测定剪切力,以此作为衡量肌肉嫩度的指标,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kg。也可以用口感法评定肌肉嫩度,即取后腿肉0.5kg放入锅内蒸60min,取出切成薄片,凭咀嚼碎裂程度进行评定,易碎裂者为嫩,不易裂碎者则表明肉质粗硬。

10.9肉风味

通常用品尝法鉴别肉膻味,即取前腿肉0.5-1.0kg放入锅内蒸60min,取出切成薄片,不加任何佐料,凭品尝感觉来判断膻味的浓淡。采用感官检验。

10.10骨肉比

胴体中骨重与净肉重之比。单位:%

10.11肌肉PH

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定肌肉样品的pH

10.12内脏脂肪重

一般屠宰后,内脏肠系膜与脏器上脂肪的总重量。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kg

10.13肉色

肌肉的颜色,可用ZBD型白度仪或分光光度计测定背最长肌的总色度。

10.14熟肉率

肉蒸熟后与生肉的重量之比。于屠宰后12小时内取一侧腰大肌中段约100g,称重(W1)将样品蒸煮45min,取出后冷却30-45min后再称重(W2),计算公式为:熟肉率()W2/W1×100%

10.15肌肉失水率

牛肉在一定压力下,经一定时间所失去的水分占失水前肉重的百分比。单位:%。可用ww2A型应变式无侧压力仪测定背最长肌的失水率。

10.16乳房形状文字描述形状

按照乳房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分为(采用感官检验)

1.盆状乳房

2.碗状乳房

3.圆形乳房

4.山羊乳房。

10.17乳房测量

乳房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乳房围:乳房最大出的周径。单位:厘米(cm),精确到0.1cm

2.乳房高度:前乳头基部至前乳房基部的垂直距离。厘米(cm),精确到0.1cm

3.乳房深度:后乳头基部(如镜下部突出处)至后乳房基部的垂直距离。厘米(cm),精确到0.1cm

4.乳头长度:乳头下端至乳头基部的垂直距离。厘米(cm),精确到0.1cm

10.18产乳量

母羊在一个泌乳期的产乳量。单位:千克(kg) ,精确到0.1kg

10.19乳脂率

乳中乳脂肪的百分比含量。单位:%

10.20泌乳期

产奶母山羊产羔后至干乳期的时间。单位:天

10.21乳的成分

乳中所含成分的比例。单位:%

1.水分

2.干物质

3.蛋白质

4.脂肪

5.乳糖

6.热能值

10.22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肌肉中所含成分的比例。单位:%

1.水分

2.干物质

3.蛋白质

4.脂肪

5.灰分

6.热能值

10.23产绒量

种质资源平均每只羊每年的抓绒量(山羊原绒量)。剪毛时间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被毛适宜剪毛期进行,避开春季冷空气侵人时间,雨后或雨天勿剪毛,以防羊毛潮湿而发霉变质。剪毛前12 h-14 h,停止放牧和饮水。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kg

10.24绒细度

种质资源绒纤维横断面的直径。取样部位同测定绒毛长度的部位,采取绒毛样品均用剪取法。测量分为现场目测法和实验室测定法。目测法可借助标样进行对照,以品质支数表示。实验室方法测定采用显微镜投影测量绒毛纤维细度的平均直径。单位:微米(μm),精确到0.1μm

羊毛细度标样的品质支数分为14

羊毛品质支数,S

细度范围,μm

羊毛品质支数,S

细度范围,μm

80

14.5~18.0

50

29.1~31.0

70

18.1~20.0

48

31.1~34.0

66

20.1~21.5

46

34.1~37.0

64

21.6~23.0

44

37.1~40.0

60

23.1~25.0

40

40.1~43.0

58

25.1~27.0

36

43.1~55.0

56

27.1~29.0

32

55.1~67.0

10.25绒长度

种质资源被绒的平均长度。绒毛长度测定:在肩胛后一掌体侧中线稍上处,用米尺测量绒底层部至顶端之间距离。羊绒自然长度,即羊绒纤维在不受任何外力的自然状态下两端间直线距离。单位:厘米(cm),精确到0.01cm

10.26绒品质

指纯净绒纤维的光泽、质感等。采用感官检验。

10.27干皮重量

成年羊的皮张风干后的重量。单位:千克(kg),精确到0.1 kg

10.28皮张面积

毛皮上肩部到尾根间的距离与毛坯的适中宽度之乘积。(从颈部中间至尾根为长度,选腰间适当部位为宽度,长宽相乘求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精确到0.1 cm2

10.29皮张厚度

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毛皮肩、背、腹,臀等部位的皮层厚度,并求其平均数。单位:毫米(mm),精确到0.1 mm

10.30花纹类型

毛背的天然花纹或花型(采用感官检验)

10.31光泽

绒的天然光泽(采用感官检验)

1.玻光

2.丝光

3.银光

4.弱光。

10.32羔皮颜色

种质资源羔皮的天然颜色(采用感官检验)

1.黑色

2.灰色

3.花色

4.棕色

5.白色

6.其它

10.33抗张强度

毛皮在拉力机上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承受的最大外力。单位:kg/mm2,精确到0.1 kg/mm2

10.34收缩温度

生皮在不断加热的水中发生突然变短的瞬间温度。单位:,精确到整数位。

10.35产毛性能

种质资源的产毛能力在羊毛生产中的水平。

1.

2.

3.

10.36产肉性能

种质资源的产肉能力在羊肉生产中的水平。

1.

2.

3.

10.37皮张质量

种质资源的皮张质量(采用感官检验)

板质很好:皮板厚薄均匀,板面细致,油性足,光泽好,弹性强。

板质尚好:皮板略薄但厚薄均匀,板面细致,有油性,光泽好,有弹性。

板质较弱:皮板略薄,厚薄略显不匀,板面稍显发粗,油性较小,弹性较弱。

板质瘦弱:皮板瘦薄,厚薄略显不匀,板面粗糙带瘦纹,油性、光泽、弹性均差。

绵羊板皮一般是在羊只剪春毛或剪秋毛之后不久剥取得,所以分为夏板和秋板两种。

夏板:剪过春茂不久,被毛很短,毛茬不平,皮板较瘦薄,不均匀,枯干无油性,板面粗糙、制革价值很低;夏末,毛茬逐渐长齐,皮板稍厚,油性增大,制革价值稍高。

秋板:剪过秋毛不久,被毛短,毛茬不平,皮板较肥厚,油性较大,弹性较好,制革价值高。

其他季节生产的绵羊板皮,因气候、羊种及羊只健康状况不同,品质有好有差。

1.

2.

3.

4.柔软

11.种质保存单位信息

11.1种质濒危程度

种质濒危程度:

1.濒临灭绝:(1) 种母畜≤100,或种公畜≤5(2) 群体总数≤120,同时还在减少的,母畜与公畜的比例≤80%

2.濒灭保护:

3.濒危(1) 1000≥种母畜≥100,或20≥种公畜≥5(2) 100≥群体总数≥80,同时还在增加的,母畜与公畜的比例≥80%(3) 1200≥群体总数≥1000,同时还在减少的,母畜与公畜的比例≤80%

4.濒危保护

5.不清

6.非危机:群体总数≥1200,同时还在增加的。

11.2保存单位

种质资源提交国家种质库前的保存单位名称。

11.3单位编号

   种质资源提交国家种质库前的保存单位的编号。编号由“1311C”4位顺序号组成,共9位数字。其中“13”代表动物种质资源,“11”代表单位所在北京区域编号,“C”代表资源提供者是法人实体,“0001”代表资源保藏单位/人序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1.4选育单位

选育单位系指选择培育该种质的选育单位名称。

11.5保存类型

种质资源被保护类型。

1.活体

2.精子

3.卵子

4.胚胎

5.细胞株

6.组织器官

7.生物分子

8.固定标本

9.其它。

11.6保存方式

种质资源受保护的方式。

1.保护场

2.保护区

3.基因库

4.其它。

11.7共享方式

种质资源的共享方式。

1.公益性共享

2.公益性借用共享

3.合作研究共享  

4.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

5.资源纯交易性共享

6.资源租赁性共享

7.资源交换性工作

8.收藏地共享

9.行政许可性共享

12.遗传指标

12.1血液蛋白型分析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是   否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血液蛋白型:

1.转铁蛋白型(Tf)

2.白蛋白型(A1b)

3.前白蛋白型(Pr)

4.脂酶型(ES)

5.其它

12.2   QTL分析

是否进行与生产相关的QTL分析  是   否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主要分析技术:

1.RFLP

2.AFLP

3.VNTR

4.微卫星

5.SSR

6.SCCP

7.DSCP

8.其他

分析结果:取得的主要成果

是否进行其他的QTL分析  是   否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主要分析技术:

1.RFLP

2.AFLP

3.VNTR

4.微卫星

5.SSR

6.SCCP

7.DSCP

8.其他

分析结果:取得的主要成果

12.3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主要分析技术:

1.RFLP

2.AFLP

3.VNTR

4.微卫星

5.SSR

6.CCP

7.DSCP

8.其它

分析结果:取得的主要成果

12.4基因组序列测定

包括:是否进行相关的研究

主要研究单位及完成时间。

12.5其它遗传分析

其它遗传指标的分析。

12.6遗传图谱

指动物基因组内基因以及专一的多态性DNA标记位置的图谱。表示同一条染色体的任意两点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关系,长度单位用厘摩(cM)表示。

13.饲养管理

13.1饲养方式

1.舍饲(一年之内在任何季节)

2.季节性放牧

3.半舍饲半放牧

4.全年放牧。

13.2饲养水平

种质资源在国内或国际的饲养数量、规模以及技术水平。

1.先进

2.较高

3.一般

4.较低

5.

13.3舍饲期饲喂情况 精粗比例

1.精料+秸秆

2.精料+秸秆+青贮

3.精料+青干草+秸秆

4.精料+青干草+秸秆+青贮

5.日补饲量

6.其它

13.4饲养难易度

种质资源对饲料,生存环境条件要求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根据经验)

1.容易

2.一般

3.较难

4.

13.5保种和利用计划

是否提出过保种和利用计划,在何场保种,如何进行开发利用。

13.6种质登记制度

是否建立了种质登记制度,何年开始,何单位负责。

13.7选留种质资源方式及根据

选留种质资源方式及根据。

1.有选种计划目标

2.根据当前主要生产性能

3.根据年龄

4.根据市场。

13.8品种鉴定标准

种质资源的品种鉴定通过或指定的标准情况。

1.国家标准

2.地方标准

3.企业标准

4.尚未制定标准。

14.对种质资源的评估

14.1遗传特点

种质资源在遗传性能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14.2种质资源的优缺点

种质资源在外形特征、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等方面所具有的优缺点。

14.3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向

种质资源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主要方向。

15.附加信息

15.1图像

调整方案:种质资源公羊和母羊以及群体的图像信息。图像格式为.JPG。大小:600 ()×400-460()像素。图像文件由平台资源编号加“.jpg”组成。如有两个以上的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名用英文逗号分隔,如1311C0001000000930-1.jpg, 1311C0001000000930-2.jpg。拍摄要求:拍摄典型个体左侧全貌,背景单纯、无杂物,毛色与背景相异,扩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