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马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马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和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           ISO 3166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l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l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l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l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TRAIT-TYPES-DESCRIPTION

GLOSSARY-TRAITS

l           《中国马品种志》;

l           《中国现代养马》,《中国现代养马》编写组编写,新疆人民出版

社,1980年;

l           《养马学》,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1年;

l           家畜品种调查登记表;

l           家畜品种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l           《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家畜生产学》;

l           《中国草地资源》;

l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业卷)

l           《畜牧名词术语标准》

3.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3.1 种马的饲养管理

   种马的饲养管理包括种公马和种母马的饲养管理

3.1.1种公马的饲养管理

为保证种公马具有旺盛的性机能和优良品质的精液,配种公马必须经常保持种用体况,不过肥或过瘦。喂公马的粗饲料最好用优质的禾本科和豆科(应占l3)混合干草。青草期可用青割饲草(最好是青苜蓿)代替部分干草,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有利于精子形成和增加精子活力。为防止种公马腹部过太,有碍配种,青草喂量丕可过多。冬春经常喂给胡萝卜和大麦芽,既能补充维生素又有调理胃肠道的作用。

精饲料可以燕麦、大麦、麸皮为主,配合豆饼或豆类,如黑豆、大豆和豌豆等。在配种季节,对任务繁重的种公马,日料中可加入适量的鸡蛋和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更能提高精液品质。

    无论对何种公马的日料,必须尽力作到饲料多样化;同时,约隔20天,即行调整日料中精料组成的一部分,以增进食欲。

    在配种期,施行隔日采精或配种任务不大的公马,精料喂量不应过多。注意观察公马采食和消化情况,应于必要时加以调整。

    对种公马要施行适当而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其体质,这是提高性欲和改进精液品质的重措施。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运动不足,易使公马过肥,体质虚弱,甚至发生阳萎。乘用塑公马实行骑乘运动,用1/3步度,兼用型公马或挽轻驾车,挽力30kg以内,日行l5-20km;重型和挽乘兼用型公马实行驾车或拉橇运动,以挽力40-50kg,用1/4步度,日行20km。每日运动约3-4h。重挽马拉撬运动,要有2h。每次运动结束前约20min,应慢步回厩;出汗未干时,不揭鞍,汗消揭鞍;揉搓四肢腱部。

    种公马的运动量是否合适,首先看它的膘度与肌肉的坚实程度,以及精液品质的好坏和性机能是否正常。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运动时,必须减少精料,加强刷拭,天热时,要早晚运动。

    生产实践证明,日料、运动和采精三者要密切配合,是有效利用公马、发挥种公马潜力的重要措施。如配种初期,配种次数少,运动量稍大些;配种旺季,采精频繁,应改进日料的品质,增喂蛋白质饲料,运动量可稍减轻。

    种公马应养在宽敞、光线适宜、通风良好的单厩内,让其自由活动和休息,不必栓系。遇严寒天气,厩内温度不宜过高,只要保持干燥,没有贼风,换气良好,厚铺垫革条件下,廐温维持在5左右即可。每天按时清除厩内粪尿,勤换垫草,经常保持厩内清洁。有条件的场站最好有逍遥运动扬,便于马自由活动。冬季除大风雪外,应坚持公马在厩外运动,不要把公马拴在厩外马桩上。对种马要有防疫、消毒制度只严禁外人接触公马。

    饲养对精液品质的影响需经过12-15天才能见效。因此,配种开始前30-45天作为配种准备期。在此期间,对种马增加营养,减少体力消耗,积极为配种做好准备。并评定种公马的配种能力,根据历年配种成绩、膘情以及精液品质等,作本年度使用计划。在配种前一个月对每匹种公马进行详细的精液品质检查,每回检查应连续三次,每隔24h一次。如发现精液品质不合格,即查清原因,在积极改进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经l2-l5天后再检查一次,直到合格为止。

    对初次参加配种的青年公马,配种前必须做好配种和采精训练,以免在配种对发生拒配或不射精等现象。平时接触公马,要温和耐心,特别对易兴奋的公马更要注意,决不可粗暴。粗暴的管理,只能抑制公马的性反射机能,造成精液品质下降,有时还可引起恶癖。

    公马配种结束后,须有调整体力的恢复期,这时要减少清料,增加青饲和放牧,相应地减轻运动强度和时间,增加逍遥活动。对个别瘦弱公马,要精心喂养,一般一个月即可恢复体力。体力恢复后,即进入增进种公马健康的锻炼期。主要通过锻炼增强种公马的体质。这时要逐步增加精料量和运动量。

    对老龄公马,应给易消化的饲料,适当减少精料,增加青绿多汁料,以调整胃肠,提高消化力。适当减轻运动量,以逍遥运动为主。同时,也要减少采精次数。

    对于本交配种兼作役用的杂种公马,应参照种马的要求进行饲养。从配种准备期开始减轻劳役。在配种期须增加精料,增加青饲和放牧,要轻役,切忌过劳。

3.1.2 种母马的饲养管理。

3.1.2.1 空怀母马的饲养管理

各种不良生活条件,都能影响母马的繁殖力。其中尤以营养不良和使役过重的影响最大。母马长期饲养在厩舍内,喂给劣质干草,缺乏多汁料,运动不足,缺乏阳光,以致无机物和维生素不足,会引起生殖机能紊乱,出现发情不正常现象。对良种母马实行娇养,喂给大量精料,不参加使役,运动不足,造成过肥,体质虚弱,同样会造成母马长期不发情,甚至丧失繁殖力。

为了促进母马正常发情,须从配种前提高饲养水平,喂给足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对使役过重的母马,适当减轻劳役,过肥的母马,应减少精料、增喂良质干草和多汁料。

3.1.2.2 妊娠母马的饲养管理

对妊娠母马的饲养,不仅要满足它本身需要,更须满足胚胎发育和产后泌乳所需的营养。

    无劳役的母马妊娠初期,由于胎儿的体重不大,饲料量可与空怀母马基本一致。但这时胚胎发育分化强烈,因此,应注意给予品质优良、营养完善的日料,以促进胚胎发育和预防早期流产。

    妊娠母马在放牧季节尽可能每天放牧,以摄取含有生物价值较高的蛋白质、无机物和维生素。在中等草场上,每天放牧l0h,每.每100kg体重可采食8-10kg青草,基本满足妊娠初期的营养需要。良种母马应补给油饼类0.5-1.0 kg。晚秋已达妊娠中期,牧草逐渐枯黄,需补给适量草料。品质好的禾本科和豆科的混合干草,是母马的良好粗饲料。入冬可增喂胡萝卜、大麦芽和饲料甜菜等多汁饲料,以促进消化和预防流产。

    役用的地方品种和杂种母马,从妊娠中期开始,应增加精料0.5-1.0kg。后期须减经使役,增加精料l-1.5kg

3.1.2.3 产前产后母仔护理

母马到妊娠末期,将分娩之前,如喂()料过多,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同时刺激乳房泌乳,引起乳房膨胀,甚至发生炎症,因此,应逐渐减少精料喂量。母马分娩后,体力虚弱,遇到潮湿冷风的刺激,容易感冒。所以产房应干燥温暖,厚铺垫革,没有贼风。产后母马感到疲劳、口渴腹肌,须饮少量温水(15左右),然后喂给适量稍加盐的小米粥或麸皮粥和优质干草。产后三四天以前不宜喂给丰富日料。从产后四五起,逐渐恢复到哺乳母马的正常日料定额。幼驹生下,一般自然断脐,如不自断,即应人工断脐,要立刻消毒断处,生后半小时左右,幼驹即能起立和吸乳,应尽快让初生驹吃到初乳,使它早排出胎便。如胎粪停滞,会引起腹痛,可用温水或油剂灌肠。初生3天幼驹每隔20多分钟哺乳一次,以昼夜哺乳约60次。各方面表现正常,应注意及时进行破伤风的防疫注射。

3.1.2.4 哺乳母马的饲养管理

母马泌乳量大,乳汁营养价值高,因而对营养物质需要量较大。对哺乳母马的日料,在质量上要求完善,在数量上,要比妊娠母马多。要喂给良质干草,其中豆科干草约占l/2,也可掺入少量阴干玉米秸或谷草。精料中配合适量油饼类、糠麸类饲料,有提高泌乳量的效果。多汁饲料更是必需的,每天喂给2-3kg胡萝卜或饲用甜菜,可起到良好的作用。优质玉米青贮料,每天可给5kg。夏季应充分利用牧地放牧或喂给青割饲料,另外补给适量精料。饮水必须充足,要补足盐和钙质。

    在哺乳期要定期称量母马和幼马德体重,以作为调整日粮的参考根据。马驹的增重应符合其生长发育的指标。

    母马从产后一个月开始使役,先担负轻役,以后逐渐可以担负中役,不应担负重役,以免影响母马泌乳和驹的发育。在作业中要勤休息,便于幼驹哺乳。

3.2 数据采集

马种质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或者测定试验的原始数据采集应在动物处在正常生长和适应的环境下获得,如遇动物发生疾病或应激而影响动物特性的正常生长时,应重新进行动物观察试验和数据采集。

3.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和校验

马性成熟和体成熟的年龄因品种、营养、气候和个体发育等不同。一般获得马的基本形态特征、体尺、体重、繁殖和生产性能等数据,应该在种公马、种母马达到体成熟后并获得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数值数据。根据每个品种,取年龄基本一致,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来自同一群体中、同一性别的体成熟的种质进行观察,观察的样本数不低于15只,计算每种种质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和标准差,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p<0.05),判断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校验值的平均值。

4.基本信息

4.1平台资源号

E平台全国统一编号中代表中国马种质资源的编号。编号由“1311C0001”9位顺序号组成,共18位字符串。其中“13”代表动物种质资源,“11”代表单位所在北京区域编号,“C”代表资源提供者是法人实体,“0001”代表资源保藏单位/人序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后9位顺序号从“000001030”“000001076”代表具体马种质的编号。平台资源号具有惟一性。

4.2库编号

库编号系指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的编号。

4.3种质资源名称

种质资源名称系指种质资源的原始名称和国外引进种质的中文名称或中文译名,国外引进种质如果没有中文译名,可以直接填写种质的外文名称。如“大通马”。其中类群的名称与种质资源的名称如何区别?

4.4种质外文名

种质资源的外文名或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之间不空格,每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如“Datong”。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应注意大小写和空格。

4.5种质曾用名

种质资源除统一名称即种质资源名称外所使用过的名称,包括在群众中广泛使用的俗名。汉字汉语拼音的表达方式同种质资源名称和种质外文名。如大通马的曾用名为“浩门马”。

4.6科名

种质资源在动物分类学中所属的科名。科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Equidae(马科)”。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

4.7属名

种质资源在动物分类学中所属的属名。属名由拉丁名加英文括号内的中文名组成,如“Equus(马属)”。如没有中文名,直接填写拉丁名。

4.8种质原产地

种质资源的原产地的所在国家、省市、区县和乡镇。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ISO 3166GB/T 2659。如该国家已不存在,应在原国家名称前加,如原苏联。省市、区县名称参照GB/T 2660

4.9主要产区及分布

种质资源在国内的主要产区及现在的主要分布区域。可进行文字描述,包括:国家、省市、区县和乡镇。如:“大通马原产于中国青海省北藏族自治州门原、祁连地区”。

4.10形成历史

形成历史系指该种质资源形成年代,历史纪录,被选择和培育成功年份,用文字简单介绍等。

4.11种质来源

种质资源的形成和存在方式。分为:

1.野生品种

2.地方品种

3.培育品种

4.引进品种

5.其它。

4.12种质分类编码

种质资源在动物种质资源平台中的分类编码。“X-06-01-001-01”10位字符串组成,,如“X”代表家畜,“06”代表马,“01”代表地方品种,“001”为顺序号,最后的“01”代表类群。如“X-06-01-004-01”代表大通马。

4.13种质经济类型

种质资源所属的经济类型(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可分为:

1.役用型

2.驾乘型

3.竞技、娱乐型

4.肉用型

5.兼用型

5其他类型

4.14经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地理经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东经×××××分。如“11200”代表东经112°00′

4.15纬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地理纬度,单位为度和分,格式为北纬×××××分。如“3500”代表北纬35°00′

4.16海拔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海拔。单位:米(m),小数点精确到整数。如大通马产地海拔为“2500-4000m”。

4.17地貌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地貌类型(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可分为:

1.高原

2.丘陵

3.盆地

4.平原

5.山地

6.其它

4.18年最高温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最高温度。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大通马产地年最高温度为“30.0”。

4.19年最低温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最低温度。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大通马产地最低温度为“-35.4”。

4.20年平均温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平均温度。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大通马产地平均温度为“-3.4”。

4.21湿度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平均湿度。单位:%,小数点精确到整数位。如大通马产地湿度为“58%.

4.22无霜期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无霜期。单位:天。如蒙古马产地无霜期为“80-150天”。

4.23降水量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降雨量与降雪量的平均量。单位:毫米(mm),小数点精确到整数位。如大通马产地降水量为“388mm”。

4.24雨季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雨季的集中分布月份。如大通马产地“7-8月”为雨季。

4.25风力和风向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平均风力。分为:冬季平均风速、风力和风向(以当地气象局的报告为主); 夏季平均风速、风力和风向(以当地气象局的报告为主)。平均风速单位:米/秒;风力单位:级。

4.26年蒸发量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年蒸发量。单位:毫米(mm),小数点精确到整数位。

4.27气候带

种质资源原产地所属的气候带(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可分为:

1.热带

2.亚热带

3.暖热带

4.温带

5.寒温带

6.寒带

4.28气候特点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气候特点。可分为:

1.多风

2.降雨量大

3.干旱

4.高温

4.29水源和土质

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水源和土质情况。

水质分为:

I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III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的pH是表示水中氢离子的负对数值,表示为:PH= -Lg[H] PH值有时也称为氢离子指数。

由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可知道水溶性是呈碱性、酸性还是中性。

水质污染度:COD(化学需氧量)含量(以最近本地水质检测站的数据为准)。单位:ppm或毫克/

土质酸碱性:土壤中的酸碱性。

1.酸性:pH<7

2.碱性:pH>7

土质的pH

4.30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种质原产地的农作物种类,产量,质量,生产和副产品可利用情况等。用文字简单介绍。如种质产地种植青稞,小麦,油菜,豌豆,蚕豆

4.31草场情况及利用

种质资源原产地最近五年的草地、灌丛面积,牧草种类和使用情况。用文字简单介绍。如产区境内水源较多,有黄河及其支流。由于黄河倒灌和小河横溢,在草场低洼处形成了大面积终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地,大量生长着水麦冬、海韭菜等优良水生牧草。

4.32土壤类型

种质资源原产地所属的土壤类型(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可分为:

1.红壤土

       2.栗钙土:栗钙土是钙层土的典型性土类,因颜色有些像板栗的外壳而得名。

       3.灰钙土

       4.盐土

5.碱土

       6.盐碱土

       7.积土

8.砂土

9.草甸土

4.33草地类型

种质资源原产地所属的草地类型(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可分为:

1.热带森林草地

2.亚热带森林草地

3.湿润草地

4.斯泰普草地(典型草原)

5.半荒漠草地

6.温带荒漠草地

7.冻原(高山)草地

8.冷荒漠草地。

4.34种质适应性及疾病感染情况

种质资源对原产地的气候,环境等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感染情况。如大通马“对高原环境适应力强”。依据经验评判。

4.35功能特性

种质资源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依据经验评判。

1.高产肉力

2.高繁殖力

3.优质

4.专门功能

5.抗病

6.耐粗饲

7.耐高温

8.耐高寒

9.耐干旱

10.其它

4.36主要用途

种质资源在当地的主要利用情况(从选项中选择,可多选)

1.乘用马:多作竞赛、行军和军事骑乘用,步样轻快,属跑步型。

2.挽用马:属慢步型马,适于农耕及运输用。

3.兼用马:介于挽马和乘马之间的类型,可乘可挽,力速兼备,可分为乘挽兼用和挽乘兼用两种。

4.驮用马:以驮用为主,力速兼备,体尺不宜高大,以便装卸货物。

5.轻驾马:以作娱乐而能适度乘用。

6.其它

5.群体情况

5.1调查群体原产地

被调查种质资源群体所在地的省市、区县、乡镇。省市、区县名称参照GB/T 2660

5.2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被调查种质资源群体所在单位的全称。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5.3群体总数量

种质资源的最新群体总数。单位:匹。

5.4核心群数量

种质资源最新核心群数量(纯种扩繁选育)。单位:匹。

5.6基础母马数

群体中能正常繁殖并产生健康后代的母马数。单位:匹。

5.7用于纯繁母马数

种质资源的群体中用于纯种繁育母马数。单位:匹。

5.8用于配种公马数

成年公马中用于配种的公马数量。单位:匹。

5.9公马是否用于人工授精

公马在利用过程中是否进行人工授精。

1.

2.

5.10可利用年限

公、母马品种实现其生产价值的最佳使用年限。单位:年。如:管理条件较好的马,繁殖年龄可延续到20岁以上,繁殖力以5-15岁最强。

6.生理生化指标

6.1体温

种质资源正常状态下的直肠内温度,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成年马体温“37.5”。

6.2脉搏数

种质资源正常状态下一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单位:次/分钟,小数点精确到整数位。

6.3呼吸次数

种质资源正常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单位:次/分钟,小数点精确到整数位。

6.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单位:fL,小数点精确到0.01 fL

6.5血液中球蛋白含量

100毫升血液中球蛋白的含量。单位:g/100ml,小数点精确到0.01 g/100ml

6.6血球比容量(PCV)

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单位:%

6.7红细胞平均血红素含量(MCH)

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素含量。单位:×1012/L,小数点精确到0.01×1012/L

6.8红血球数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总数。单位:个/mm3,小数点精确到0.01/mm3

6.9白血球数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总数。单位:个/mm3,小数点精确到0.01/mm3

6.10血液总蛋白含量

100毫升血清中所含的蛋白质总量。单位:g/100ml,小数点精确到0.01 g/100ml

7.种质基本特征描述

7.1被毛颜色

马种质资源被毛(又称短毛)的颜色,包括:栗毛、褐骝毛、骝毛、青毛、黑毛、花毛、沙毛、兔褐毛、白毛及其它。采用感官检验。标准色卡(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s Colour Chart)上相应代码的颜色进行比对,按照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种质各部位的颜色。

1.栗毛:主要特征是长毛赫被毛同色,马的全身被毛又分为红栗毛(赤马)(全身色泽呈浅红或紫红色)、黄栗毛(黄骠)(被毛和长毛都是黄色)、金栗毛(被毛黄色,日光下呈现金黄色的光泽)和朽栗毛(被毛暗而无光,犹如枯朽的木材色)。所有的栗毛马其被毛都有红色基调,且鬃、尾、四肢及耳朵的毛色与身体的毛色基本一致,栗毛马的鬃和尾由浅到深为棕黄或栗红色。

2.海骝毛:被毛为草黄色或深黄色,头部略带黑色,四肢下部接近黑色,鬃、、尾毛大部分为黑色,但其表面则呈灰黑色。背部正中游深色背线,但不是必有得特征。

3.骝毛:被毛为红色、黄色、或黑褐色,长毛及四肢下部为黑色。个别马四肢下部不是黑色,鬃、、尾毛为黑色者仍为骝毛。骝毛又可分为红骝毛(被毛红色,长毛及四肢下部黑色。也称枣骝)、黄骝毛(被毛为黄色,长毛及四肢下部为黑色,而不具有海骝毛或兔褐毛的特征)、黑骝毛(被毛为黑色或近于黑色,但口、眼周围为茶褐色或灰白色)和褐骝毛(被毛呈红褐色,长毛及四肢下部为黑色)等四种。

4.青毛:马的全身被毛和长毛为黑白混生,幼年时黑毛多、白毛少,随着年龄增长而白毛增多,最后完全变为白色,但皮肤及蹄、眼的颜色始终黑色。根据白与黑毛比例的不同又可分为铁青(黑毛多而白毛少,为青毛马幼龄时的毛色)、红青(被毛为青毛,毛尖略带有红色)、菊花青(在青毛马德的肩部、肋部、尻部有菊花样的暗色斑点)、白青(马体黑毛甚少,青毛色很淡,或全部变为白色)和斑点青(青毛马年过十一、二岁,常在颜面、颈、尻等处散生深色小斑点,年龄再大即消失)等五种。

5.黑毛:全身的被毛及长毛(鬃、鬣、尾毛)均为黑色,而无黑骝毛的特征。又可分为纯黑毛(毛色浓黑而有光色)、淡黑毛(冬季呈灰黑,夏季呈淡黑色)和锈黑毛(毛尖带铁锈色)等三种。

6.花毛:在暗色毛的基础上,躯干部有连续性的大白斑,甚至白斑部超过基础毛色。按基础毛色的不同又可分为黑花毛、骝花毛和栗花毛等。

7.沙毛:在有色毛中混生白色毛的,可依其基础毛色分为沙栗毛、沙骝毛、沙兔褐毛和沙黑毛等四种。

8.兔褐毛:全身被毛为兔褐色及红、黄,灰等色,长毛中部为黑色,边部和被毛同色,四肢下部近于黑色,背部正中有背线(俗称骡线),前膝和飞节上有虎斑(斑马纹),肩部有一条黑带(俗称鹰膀)。具备以上三个特点慧至少有两个才能叫兔褐毛。根据被毛浓淡又可分为红兔褐(被毛大致为红色)、黄兔褐(被毛呈黄色)、灰兔褐毛(被毛)暗灰色似鼠色和青兔褐(似白青)等三种。

9.白毛:被毛为乳白色,长毛为白色或接近白色。某些个体皮肤、蹄缺少色素,眼的虹彩也缺乏色素的称为纯白毛。

10.其它:

7.2体质特征

体质类型分为坚实;粗糙体质、细致体质、干燥体质和湿润体质。采用感官检验。

1.结实体质:头颈与躯干的结合均匀协调,躯干粗实,四肢骨量充分,全身结构紧凑,腱、韧带发育良好,关节明显,被毛光泽。

2.粗糙体质:头重,骨骼粗大,皮厚,毛粗密,肌肉发达,躯干粗壮,适应性较强。即使膘度较好时,肌腱、关节的轮廓仍不十分明显。多见于草原品种马。

3.细致体质:头小而清秀,骨量较轻,皮薄毛细,四肢细,性情灵敏。

4.干燥体质:紧凑体质或结实体质,这种马皮下组织不发达,骨骼结构坚实,肌肉发育好,轮廓明显,关节、肌健清楚,皮肤紧密富有弹性,被毛短细。性情活泼,动作敏捷。多见于轻型马。

5.湿润体质:松弛体质,有发达的结缔组织,肌肉中脂肪多,皮肤松软,关节、肌健的界限不清楚,骨骼结构疏松而不坚固,蹄质差,蹄质易裂。这类马的性情,多较迟钝,不够灵活。挽马中较为多见。

7.3体形结构

结构是否匀称;体形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其它。

1.结构是否匀称

2.体形

大型

中型

小型

其它

7.4头部特征:

种质资源头部特征包括头部形状、眼睛、耳大小、耳向、耳朵的灵活程度、颚宽度。采用感官检验。

1.形状分:直头:从侧望,由额至鼻端成一直线。为理想头型。

兔头:由额至鼻端的线呈弓起伏。

半兔头:额部呈直线,仅鼻梁呈弓起伏

凹头:鼻梁上部凹陷。

羊头:额部凸出,鼻梁部直,形如山羊头。

楔状头:额部正常而鼻部显细小,形如楔状。

2.眼睛:大;中等;偏小。

不论何种类型马都应眼大,表情温和,眼睑薄软而紧净,结膜粉红色,稍湿润,眼球大而明亮,视力正常。特别是对轻型马,要求两眼距离宽,眼球稍突出,转动灵活。

3.耳大小,分大;中等;偏小;其它。

4.耳向:直立;垂下;其它。

5.耳朵的灵活程度:优秀;良好;一般;差。

6.颚凹:颚、动物颌的俗称,颚凹是指下颌骨在咽喉处两分支的距离,是评定马匹采食能力的重要指标。

宽:>10cm

适中:5-7cm

:<5cm

7.5颈部

种质资源颈部特征。包括长短、形状、方向、颈础情况、头颈结合情况、颈肩背结合情况。采用感官检验。

1.长短:颈长应与体高相适应。

适中:一般经常大于头长,约占体高的40%左右,为适中。

长:>体高40%的,为长。

短:<体高40%的,为短。

其它。

2.形状:直颈:颈下缘近于直线,上缘略弓起。颈与地面呈45度的倾斜,肌肉发达,形态美观,强而有力,动作灵活。

鹤颈:颈上1/3部弯曲,多伴有长颈或长项,易保持重心的平衡,适于乘用,便于驾驭。

鹿颈:颈上缘凹弯,下缘凸弯,是不良颈形。

其它:

3.方向:斜颈:直颈(头的方向应与地面呈45度角,与颈呈90度角)

水平颈:头与地面所成角度小于45度,与颈所成角度大于90度,水平头。

垂直颈:颈的方向呈水平状,头部呈垂直状态。头与地面所成角度大于45度,与颈所成角度小于90度,垂直头。

其它。

4.颈础:颈和躯干连接部,左右和肩胛前缘相连。

高:颈的下缘线在肩端以上,距离较远,为高颈础,多见于改良品种的马。

适中:颈的下缘线与肩相连处接近肩端时,为中等颈础。

低;颈的下缘线恰在肩端,为低颈础,多见于原始品种的马。

5.头颈结合情况:良好;一般;较差。

6.颈肩背结合情况:良好、一般、较差。

7.6躯干特征

种质资源躯干特征包括鬐甲特征、背部特征、腰部特征、背腰结合、腰尻结合、尻部特征、尾部特征、胸部特征、腹部形状、生殖器情况。采用感官检验。

1.鬐甲特征:在肩胛得上部,前何颈,后和背相连的高起部。以2-12胸椎棘突、韧带背肌及肩胛软骨的一部分为基础,它是颈背、肩胛肌肉和韧带的固定点,起着杠杆的支点作用。鬐甲的形状、高、宽和长度,决定于背椎棘突的发育程度及其长度和倾斜度。

l         鬐甲高低:鬐甲的高低、长短、厚薄,要和马的类型、体型相适应。判断鬐甲的高低,可以体高和尻高相比较。也可用体高和背高比较。

:当体高大于背高10cm或超过正常背高5%以上者,可认定是高 鬐甲

:体高低于尻高者,多为低鬐甲。当体高超过正常背高3%者,可认定是低鬐甲

适中:体高尻高相等者,为中等鬐甲。当体高是正常背高介于3-5%之间者,可认定是中等鬐甲

其它

l         鬐甲长短:

长:

短:

适中:

其它。

2.背部特征:马的躯体上部,由鬐甲后到腰前。以第10-18胸椎及肋骨上部为基础。

l         背的形状:侧望可分为下列几种

直背:背线呈水平的或稍斜的直线,这种背好。

凹背:背线向下凹,是缺点。

凸背:背线向上弓起,不良。

其它;

l         背的长短

长背:

短背:

宽背:依胸廓的宽窄、肋张情况和肌肉发育程度而定。背宽肌肉发达,背坚实。

窄背:骨骼发育不足,肌肉贫乏,胸腔容积小,体力不足。

3.腰部特征:以腰椎为基础,在背和尻之间。腰为前后躯的桥梁,无肋骨支持,因而构造更应坚实。马的腰部以短宽为佳。

短宽:由最后肋骨到腰角的距离<8cm,为短腰。

适中:由最后肋骨到腰角的距离9-128cm,为适中

过长:由最后肋骨到腰角的距离>13cm,为长腰。

其它。

4.背腰结合:

良好:背腰广而平直,肌肉强实 ,有利于负重和速力、挽力以及产肉力的发展。

不良

其它。

5.腰尻结合:良好、不良、其它。

6.尻部特征:腰后到尾根、荐骨上面,后躯主要部分。以骨盆、荐骨及强大的肌肉为。它和后肢以关节相连,其构造好坏和马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它可根据其长度、倾斜度、形状和肌肉附着状态进行鉴定。

l         方向

正尻:尻长线(由腰角至臀端的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约20-30度。这样角度的尻即利于速力,也利于持久。

斜尻:尻的倾斜度大于30度时为斜尻,骨盆骨和荐骨均甚倾斜,持久力强。

水平尻:尻斜与水平的夹角小于20度,荐骨的方向也近于水平,有利于速力,持久力稍差。

垂尻:

其它。

l         形状

圆尻:指两腰角不突出,尻的上线呈现中央稍高、两侧略低的半圆形。乘用马和快步马的理想尻

复尻:由于肌肉发达,中央出现凹陷,两侧隆起,是大多数重挽马所具有的特点。

尖尻:是指荐骨向上突出明显,两侧肌肉消瘦,呈屋脊状,多伴随短斜尻。

7.尾部:以16-18个尾椎为基础。

l         :尾与体躯的附着位置称尾础或尾根。尾础的高低主要与尻的方向有关。

高:轻型马尾础高。

低:重型马尾础低。

其它

l         尾毛:

稠密

稀疏

其它

8.胸部分:躯体前面,两前肢之间。以胸椎、肋骨和胸骨为基础。一般按胸廓和前胸两部分进行鉴定。

l         宽度:

适中:马两前肢垂直,前蹄间的距离仅容纳一蹄者为中等宽的胸。

过宽:马两前肢垂直,前蹄间的距离大于一蹄者为宽胸。

过窄:马两前肢垂直,前蹄间的距离小于一蹄者为窄胸。

其它

l         形状:

胸:胸前壁与两肩关节相平齐或略饱满而呈圆隆。

凹胸:胸骨凹陷于两肩端之间。

凸胸:胸骨突出于两肩端之前。

其它

9.腹部分形状:腹部为体下胸骨后,无肋软骨部分。

良腹:腹线前端和胸下线成同一直线,后段逐渐移向后上方;两侧紧凑充实,与前后躯呈同一平面。

草腹:腹部不仅下垂,而且向左右两侧膨大。草原上的马因吃大量的青草,易形成这种腹。

卷腹:腹部外形缩小,呈紧缩状态。卷腹多由于饲养不当、肠胃疾患和营养不良等原因而造成。

垂腹:腹部下垂,腹下线向下方弯曲。老龄马多次妊娠,常有这种腹形。

10.肷部:肋后,位于腰椎骨两侧。出现凹陷叫肷凹。他的大小决定于腰的长短,腰短者小,长者则大。

短:

过长:

其它。

11.生殖器

l        

正常:大小适当,有弹性,能滑动于阴囊内,无痛感,且左右大小差不多。

单睾

隐睾

其它

l        

正常:阴唇应严闭,不过小。乳房发育正常,乳头均匀,长短适中,并稍向外外开张。骨盆腔不可狭窄。

其它

7.7四肢特征

种质资源四肢特征包括肢势、关节发育、肌腱发育、肩部、管部、系部、蹄部等特征。

1.肢势分:

端正:前肢正肢势,前望,是从肩端中点(臂骨头中嵴)作垂线,平分前膊、膝、管、球节、系、蹄;侧望从肩胛骨上1/3的下端作垂线,通过前膊、碗、管、球节,而落在蹄的稍后方。球节以上各部位前后等分,系与地面成45-55度角。

后肢正肢势:侧望,从臀端(坐骨结节)向下引一垂线,触及飞端,沿后管后缘而落在蹄后地面。系、蹄倾斜一致,与地平面呈50-60度角。如在髋关节引垂线,经胫中部而落于蹄侧壁中点。后望,从臀端引垂线,通过胫而平分飞端、后管、球节、系、蹄。

外向:系蹄斜向外者为外向肢势。

内向:系蹄斜向内者为内向肢势。

其它。

2.关节发育:良好、弱、其它。

3.肌腱发育:良好、弱、其它。

4.肩部:颈础后,以肩胛骨为基础构成肩。鉴定时观察其长度、倾斜和肌肉状况。肩的长度与胸深相关,胸深则肩长。肩的角度与肩的长度有关,肩长则斜,与地平线的角度小。

l         长短:

适中

过长

过短

l         角度:肩胛与水平所成的角度。

适中:乘用马为54-56度,重挽马多在58-59度以上。

过斜

过立:大于60度以上者为直肩。

5.管部:以掌骨和屈腱为基础。管部应短直而扁广,屈腱明显。

l         长短:

适中

过长

过短

粗:重挽马比轻型马的管较为粗短。

l         干燥:管、腱之间有明显的沟,表示体质干燥、结实。

其它

6.系部:以第一指骨为基础。其长短、粗细和倾斜角度,对系的坚实性,腱的紧张程度以及运动的弹性等有很大关系。

l         质地:

坚实

较软

其它

l         长短

适中:系长一般为管的1/3

卧系:过长过斜形为卧系(系的倾斜角度过小者)。易使屈腱疲劳。乘马的系一般较长而斜。

立系:过短过直形为立系(系的倾斜角度过大者)。弹性小,易使系骨受损,形成指骨瘤。挽马的系较短而立。

l         系越长,则余额倾斜,屈腱的负担越紧张,运动虽有弹性,但不能

持久。

l         系过细,是骨量及腱、韧带发育不足的现象。一般乘马的系较长细,

挽马的系稍短粗。

l         形状:

正常:前系在正常情况下,与地平线的倾角度应为45-55度,轻型马角度小,重型马角度大。同时,指轴与蹄轴应成为一直线。

异常:

7.蹄部:蹄是支持马体重的基础,它的大小应与体躯相称。前蹄比后蹄稍大,略呈圆形,蹄尖壁的长与蹄蝩壁的长相比为2.51,和地面的角度为50-55度。后蹄较前蹄小,呈心脏形,蹄尖壁的长与蹄蝩壁的长相比为21,蹄和地面的角度为60-65度。

l         角度:

正常:

过大

其它

l         质地:

坚实:

较软:

其它

l         形状:

正常:马蹄的蹄壁倾斜适当,表面平滑,蹄底凹,蹄叉发达,角质致密富弹性,上面有一层光亮度。

异常。

8.体尺、体重

体尺测量用具:测杖、卡尺、卷尺,角度仪。

牲畜姿势:测量应在马左侧进行,马应驻立在平地上,四肢肢势端正,同时负重,头颈应自然举起状态。装蹄铁的马应减除蹄铁的厚度。在坚硬地面测量体高时,应将测得的体高数增加1cm (系测杖下段螺丝钉的高度)

体重测量用具:地秤测量体重。称重时,应早饲前空腹称重。

8.1成年马体高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头成年马,测量马从鬐甲最高点到地平面的垂直距离,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小数点精确到整数。如公马体高“146.7cm”,马体高“138.9cm”。单位:厘米(cm)

8.2成年马体斜长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头成年马,测量马肩端前缘至臀端的直线距离,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小数点精确0.1cm。如公马体斜长“152.3cm”,母马体斜长“144.8cm”。

8.3成年马胸围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30头成年马,测量马肩胛骨后缘绕体躯的周长,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小数点精确到0.1cm。如公马胸围“171.6cm”,母马胸围“167.9cm”。

8.4成年马管围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公母各30头成年马,测量马左前肢管骨上1/3的下端最细处的水平周长,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厘米(cm)小数点精确到0.1cm。如公马胸宽“19.8cm”,母马胸宽“18.5cm”。

8.5初生体重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公母各30头,测量出生后3天内的体重,所称的个体体重,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整数。如公犊马出生重36kg,母犊马出生重34kg

8.6断奶体重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公母各30犊马,测量六月龄断奶时的个体体重,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整数。如公马断奶体重130kg,母马断奶体重119kg

8.7成年体重

从观测地随机抽样公母各30头成年马,测量4周岁时公、母马的个体活体重,然后取平均值。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整数。如公马成年体重384kg,母马成年体重361kg

8.8体长指数

该指数可用以说明体长和体高的相对发育情况。可以根据体尺指数判断马体型。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公马体长指数:“103.8%”,母马体长指数:“104.2%”。

体长指数=(体长/体高)×100%

乘用马体长指数小,一般在102%以下,体格外形近似方形。

重挽马体长指数大,一般在106%以下,体格外形近似长方形。

兼用型马要求力速兼备,体长指数一般在103-105%之间。

8.9胸围指数

它表示体躯宽度和深度的相对发育程度。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公马胸围指数:“116.9%”,母马胸围指数:“120.9%”。

胸围指数=(胸围/体高)×100%

挽马胸围指数最大,一般在122%以上。

乘用马胸围指数一般在116%以下。

兼用型马介于之间。

8.10管围指数

它可表示骨骼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体质的坚实性。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公马管围指数:“13.5%”,母马管围指数:“13.3%”。

管围指数=(管围/体高)×100%

挽马胸围指数最大,一般在14%以上。

乘用马胸围指数一般低于13%

兼用型马介于之间。

9.繁殖能力

9.1公马性成熟期

种质资源开始产生成熟的精子并有性反射的表现之后继续发展达到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年龄。单位:月龄。如公马性成熟期“12-18月龄

9.2公马体成熟年龄

种质资源出生后,到达成年体重的年龄称为体成熟年龄。单位:周岁。如公马体成熟年龄“5周岁

9.3公马发情季节

公马在一年中发情的季节。如“4-7月份”。

9.4公马适配年龄

公马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适合配种且能产生健康后代的年龄。单位:月龄。如“53月龄”。

9.5公马在一个配种季节与配母马数

公马在一个配种季节采用自然交配方式与配母马数。单位:匹。如“20匹”。

9.6年总受胎率

一年内受胎的母马数占参加配种的总的母马头/次数。此项指标反映了牛群的受胎情况,可以衡量年度内的配种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如年总受胎率为“85%”。

总受胎率=年受胎母畜头数/年配种母畜头数×100%。

9.7射精量

在正常饲养管理情况下,健康公马平均一次射出精液的容量。单位:毫升(ml)小数点精确到整数。如射精量为:“80ml”。

9.8精子密度

指在正常饲养管理情况下,每毫升精液中所含有的精子数目。(常用血细胞计数器计算)。单位:万/ml。小数点精确到0.1/ml。如精子密度“1.5/ml”。

9.9精子活力

将精液样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一个视野内观察,其中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在整个视野中所占的比率,100%直线前进运动者为1.0分。单位:%。如精子活力“98%”。

9.10母马性成熟年龄

在初情期后,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时的年龄。单位:月龄。如母马性成熟“12-18月龄

9.11母马体成熟年龄

种质资源出生后,到达成年体重的年龄称为体成熟年龄。单位:周岁。如母马体成熟年龄“5周岁

9.12适时配种年龄

母马适宜配种的年龄,一般在性成熟期后,体成熟之前。单位:周岁。如适配年龄“36月龄

9.13发情周期

母马二次发情的时间间隔。单位:天。如发情周期为“21天”。

9.14发情持续期

母马发情所持续的时间。单位:小时。如发情持续期为“4-7天”。

9.15妊娠期

母马从配种至分娩的时间,通常是以最后一次配种之日算起。单位:天。如妊娠期为“330天”。

9.16受胎率

受胎母马的头数占配种母马头数的百分率。单位:%。如受胎率“80%”。

受胎率=受胎母马的头数/配种母马头数×100%

9.17产驹率

一年内产活驹数占配种母马头数的百分率。单位:%。如产驹率“70%”。

产驹率=一年内产活驹数/配种母马头数×100%

9.18日泌乳量

在泌乳期内,母马平均每天的泌乳量。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0.1kg。如日泌乳量“4.3kg”。

9.19产乳量

整个泌乳期内母马的泌乳总量。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整数。如产乳量“328kg”。

9.20成活率

成活幼驹数占出生幼驹的百分数。单位:%。如成活率为“91.6%”。

成活率=成活幼驹数/出生幼驹×100%

10.生产能力

10.1宰前体重

种质资源屠宰前所称的体重,宰前12-24小时停止放牧、给食和饮水,分公马、母马宰前体重。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0.1kg。如公马宰前体重“430.0kg”,母马宰前体重“351.3kg”

10.2胴体重

屠宰放血、剥皮、去头、四肢腕、飞节以下部分河内脏后所剩的体重,分公、母马胴体重。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0.1kg。如公马胴体重“238.0kg”,母马胴体重“188.3kg”。

10.3屠宰率

体重加内脏脂肪(包括大网膜及肠系膜脂肪)与屠宰前活重之比,即:

屠宰率(%)(胴体重+内脏脂肪)/宰前体重×100%

单位:%。小数点精确到0.1。如公马屠宰率“55.3%”,母马屠宰率“55.3%”。

10.4净肉率

胴体剔除骨头后肉盒脂肪的重量占宰前体重的百分比。

净肉率=(净肉重/宰前体重)×100%

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0.1。如公马净肉率“42.1%”,母马净肉率“42.1%”。

10.5速度

分为100016003200及长途。

马品种跑完100016003200所需的时间,及长途速度,既马跑完一定的里程所需的时间。一般是指25-50公里长距离。单位:公里/时间。

单位:1000/分秒,1600/分秒,3200/分秒。如马跑完1000需要121秒,1600需要210秒,3200需要419秒。

10.6挽力分为

正常挽力、最大挽力

正常挽力或拉重:马在正常挽曳时克服运动中的阻力所用的力量。一般相当于体重的12%-15%,或用马正常行走所能拉的重量。用挽力计测量。马匹在各种不同作业中的挽力测定方法如下:

1.       运输挽力测定:

挽力(kg)=负重(车重及载货总重阻力系数

2.       犁耕挽力测定:

挽力=耕宽×耕深×土壤阻力系数

3.       上坡时的挽力测定:

附加挽力=(车重+货重+马体重角度正弦

4.        

最大挽力:指马在极短时间内挽拉时所发挥的最大力量,相当其体重70-90%的最大限度的挽力。

单位:千克(kg)。小数点精确到整数位。如正常挽力“269kg”,最大挽力“350kg”。

10.7驮重

正常驮重:马在正常行走时所能驮负的重量。

最大驮重:指马在保证正常行走时所能驮负的最大重量。

单位:千克(kg)。如鄂伦春马正常驮重“150kg”,最大驮重“220kg

10.8特殊能力

种质品种所具有的特殊的生产性能。采用文字描述。

11.种质保存单位信息

11.1种质濒危程度

种质濒危程度:

1.濒临灭绝:(1) 种母畜≤100,或种公畜≤5(2) 群体总数≤120,同时还在减少的,母畜与公畜的比例≤80%

2.濒灭保护:

3.濒危(1) 1000≥种母畜≥100,或20≥种公畜≥5(2) 100≥群体总数≥80,同时还在增加的,母畜与公畜的比例≥80%(3) 1200≥群体总数≥1000,同时还在减少的,母畜与公畜的比例≤80%

4.濒危保护

5.不清

6.非危机:群体总数≥1200,同时还在增加的。

11.2保存单位

种质资源提交国家种质库前的保存单位名称。

11.3单位编号

   种质资源提交国家种质库前的保存单位的编号。编号由“1311C”4位顺序号组成,共9位数字。其中“13”代表动物种质资源,“11”代表单位所在北京区域编号,“C”代表资源提供者是法人实体,“0001”代表资源保藏单位/人序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1.4选育单位

选育单位系指选择培育该种质的选育单位名称。

11.5保存类型

种质资源被保护类型。

1.活体

2.精子

3.卵子

4.胚胎

5.细胞株

6.组织器官

7.生物分子

8.固定标本

9.其它。

11.6保存方式

种质资源受保护的方式。

1.保护场

2.保护区

3.基因库

4.其它。

11.7共享方式

种质资源的共享方式。

1.公益性共享

2.公益性借用共享

3.合作研究共享  

4.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

5.资源纯交易性共享

6.资源租赁性共享

7.资源交换性工作

8.收藏地共享

9.行政许可性共享

12.遗传指标

12.1血液蛋白型分析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是   否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血液蛋白型:

1.转铁蛋白型(Tf)

2.白蛋白型(A1b)

3.前白蛋白型(Pr)

4.脂酶型(ES)

5.其它

12.2   QTL分析

是否进行与生产相关的QTL分析  是   否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主要分析技术:

1.RFLP

2.AFLP

3.VNTR

4.微卫星

5.SSR

6.SCCP

7.DSCP

8.其他

分析结果:取得的主要成果

是否进行其他的QTL分析  是   否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主要分析技术:

1.RFLP

2.AFLP

3.VNTR

4.微卫星

5.SSR

6.SCCP

7.DSCP

8.其他

分析结果:取得的主要成果

12.3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是否进行相关分析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主要分析技术:

1.RFLP

2.AFLP

3.VNTR

4.微卫星

5.SSR

6.CCP

7.DSCP

8.其它

分析结果:取得的主要成果

12.4基因组序列测定

包括:是否进行相关的研究

主要研究单位及完成时间。

12.5其它遗传分析

其它遗传指标的分析。

12.6遗传图谱

指动物基因组内基因以及专一的多态性DNA标记位置的图谱。表示同一条染色体的任意两点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关系,长度单位用厘摩(cM)表示。

13.饲养管理

13.1饲养方式

1.舍饲(一年之内在任何季节)

2.季节性放牧

3.半舍饲半放牧

4.全年放牧。

13.2特殊要求

种质资源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是否有特殊要求。采用文字描述。

14.对种质资源的评估

14.1遗传特点

种质资源在遗传性能方面所具有的特点。采用文字描述。

14.2种质资源的优缺点

种质资源在外形特征、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等方面所具有的优缺点。采用文字描述。

14.3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向

种质资源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主要方向。采用文字描述。

15.附加信息

15.1图像

调整方案:种质资源公马和母马以及群体的图像信息。图像格式为.JPG。大小:600 ()×400-460()像素。图像文件由平台资源编号加“.jpg”组成。如有两个以上的图像文件,图像文件名用英文逗号分隔,如1311C0001000001030-1.jpg, 1311C0001000001030-2.jpg。拍摄要求:拍摄典型个体左侧全貌,背景单纯、无杂物,毛色与背景相异,扩大反差。